COLUMN NAVIGATION
在含有大体积部分珠光体的
1、在含有0.3%至0.8%碳的不锈钢板中,主要在奥氏体晶界形成。珠光体在奥氏体晶粒内部形成,占微观结构的35-100%。在每个奥氏体晶粒内形成一个以上的菌落,使珠光体为多晶。由于珠光体的强度大于先共析铁素体的强度,珠光体限制了铁素体的流动。这些不锈钢板的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率随着珠光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约束效应随着硬质骨料的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因为珠光体细化了先共析晶粒的尺寸。
2、在低碳
中添加0.05%的钼和硼能够抑制奥氏体和铁素体转变,通常发生在700摄氏度和850摄氏度之间,而不会影响奥氏体和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放置在675摄氏度和450摄氏度之间。在675摄氏度和525摄氏度之间形成的贝氏体被称为上贝氏体,在525摄氏度和450摄氏度之间形成的贝氏体被称为下贝氏体。两种结构均由针状铁素体和分散的碳化物组成。随着转变温度从675摄氏度降至450摄氏度,这些未回火贝氏体的拉伸强度从85000psi增加到170000psi。由于转变温度由存在的合金元素的量决定,因此这些元素对产率发现拉伸强度产生间接影响。3、这些
材的高强度是两种效果的结果,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贝氏体铁素体 尺寸的逐步细化,和细小的碳化物分散体,发生在下贝氏体的晶粒内。这些不锈钢板的断裂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拉伸强度,因此也取决于转变温度。应注意两种效果。首先,在给定的拉伸强度水平下,回火的下贝氏体的冲击性能远远优于未回火的上贝氏体。这种行为的原因在于上贝氏体中,如在珠光体中,解理面穿过几个贝氏体晶粒,并且断裂的有效晶粒尺寸是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而不是铁素体晶粒尺寸。4、在下贝氏体中,针状铁素体中的解理面不对齐,因此准粒子断裂的有效晶粒尺寸是铁素体针的尺寸。由于这比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小一到两个数量级,因此下贝氏体的转变温度远低于上贝氏体的转变温度,处于相同的强度水平。第二个重要特征是碳化物的分布。应注意的第二个影响是未回火合金中转变温度随拉伸强度的变化。在上贝氏体中,转变温度的降低产生铁素体针尺寸的细化,在下贝氏体中获得120000psi或更高的拉伸强度水平,并且转变温度随着拉伸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因为上贝氏体的断裂应力取决于奥氏体晶粒尺寸,并且由于碳化物颗粒已经很大,回火对拉伸和冲击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5、马氏体
的断裂向不锈钢板中添加碳和其他合金元素,会阻碍奥氏体向铁素体和珠光体或贝氏体的转变,如果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足够快,奥氏体将通过剪切过程转变为马氏体,无需可测量的扩散原子与马氏体断裂有关的特征是因为转变发生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所以四方铁素体或马氏体针的尺寸非常小。